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本厂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各类重大事故事件发生事故后,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置事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点,特制订本预案。1.2编制依据《**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评审实施办法》*安办[2009]2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0《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建筑防火设计规范》-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1995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液氧储罐区及乙炔、氩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仓库发生的安全安全事故,包括本厂管理范围内的生产现场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触电、机械伤害、冻伤等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当本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需启动一、二、三级响应时,均应动本预案。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是我厂的综合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在附件中,包括12.7.1泄漏事故应急预案、12.7.2触电事故应急预案、12.7.3冻伤事故应急预案、12.7.4机械设备事故应急预案、12.7.5火灾扑救及应急措施。1.5应急工作原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实行“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预案。2.危险性分析2.1公司概况2.1.1基本情况2.1.2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原辅材料消耗1)主要产品、产量本厂的主要产品为压缩氧气,其产量为****m经营项目有乙炔、氩气、二氧化碳和氮气。2)主要原料为液氧2.1.3公司所处区域的周边环境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生产工艺简介(1)卸车工艺简述:装有液氧的槽车到达储罐区后,在储罐附近停稳熄火,将软管与槽车连接好,接好静电接地装置,静止15分钟后开始卸料,卸料完毕后,拆除软管及静电接地装置,将软管内的残余液体收集至专用容器内,发动槽车缓慢离开罐区。
卸车工艺流程方块图如下:(2)充装工艺由低温液氧储罐,经低温液氧泵通过管道与汽化器连接,然后进入充装汇流排充装至气瓶。充装工艺流程方块图如下:2.2.2生产装置基本情况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材质操作条件是否特种设备备注低温液氧泵BPO-200-600/16.5铸铜13.5MPa-196液氧储罐充装汇流排液氧储罐直径=,V=15m内不锈钢外Q235-B0.8MPa-196氧气汇流排GC-2013.5MPa-10原有装置2.2.3危险目标及事故类型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对本厂贮存、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特性及临界量进行分析,根据本厂液氧装置、设备的工艺状况分析,以及对化工行业重大事故案例的分析,将罐区内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给人员带来严重危害,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生产区域确定为本厂生产危险要害区域(岗位),进而确定以下危险场所(设备)为本厂重大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目标。2.2.3.1危险特性及危险目标的确定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综合危险特性表名称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性类别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备注氧[液态]22002乙类第2.2类不燃气体级(轻度危害)乙炔21024甲类第2.1类不燃气体级(轻度危害)氩气22011第2.2类不燃气体级(轻度危害)二氧化碳22019第2.2类不燃气体级(轻度危害)氮气22005第2.2类不燃气体级(轻度危害)危险目标一览表序号危险目标主要事故类型液氧储罐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冻伤2.2.3.2生产经营中主要的事故类型本厂经营中所涉及的产品在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存在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冻伤、触电、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打击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
2.2.4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我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氧(液态)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之列,但氧(液态)日常储存量为13.68t,而其临界量为200t,故本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2.5对企业自身的危害及对周边单位的影响2.2.5.1对企业自身的危害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的危险等级最高,可能造成厂区内建筑物、生产装置、设施损坏,给厂区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2.2.5.2对周边单位及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我厂液氧储罐区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故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其存在于储存装置中,所以在正常储存的情况下,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很小,不会对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该项目还可能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事故为液氧泄漏,由于液氧泄漏后,迅速汽化为气体,在空气中扩散,所以即使液氧发生泄漏事故,也不会对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本厂应急组织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事故应急指挥部,前者为日常应急组织,后者为事故状态下应急组织。
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在事故状态时,本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转为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熟悉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明确各自职责和救援任务。并在演练后或事故发生过后,对应急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应对应急救援工作程序予以修订。(1)组织现场有关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等救援物资。(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6)对重大、特大事故,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紧急救援,配合上级的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3.2.2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总指挥:全面组织本厂的事故应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 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根据 事故发生情况,发现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立即组织并进行人员和 物资的疏散工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作好稳定社会秩序和 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本部门事故应急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对口救援机 构、友邻单位的联系工作。 安全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负责抢 险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和抢险时安全处置的各项工作;协助事故处置和调查; 生产车间:负责事故处置时现场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 维修人员: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事故发生后,立即切断事故 源,迅速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扩大。 办公室:做好事故时的信息沟通;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对事故中受伤人 员进行初步简单的医治;做好事故时各类物资保障;做好社会救援力量的引导; 做好本站应急车辆的安排。 事故时厂部从生产车间抽调人员成立以下应急小组:抢险抢修组、后勤保 4.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 本厂配备了防静电工作服、橡胶手套等,应做到合理配置,规范使用。在 日常管理中应做到: (1)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2)按规定定期检测防雷防静电、压力容器等设施设备。 (3)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
(4)厂部及生产车间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 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5)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 (6)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4.2 预警行动 应急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 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指挥 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处置能力时,要及时逐级向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4.3 信息报告与通知 4.3.1 本厂内部 办公室设立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值守电话:*********)。一旦事故发 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厂办公室,办公室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企 业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4.3.2 上级主管部门及相邻单位 厂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 流内容,将事故情况在汇报厂领导同时,经请示后一小时内上报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相邻有关单位。 5、应急响应 5.1 预案分级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 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
5.2 接警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生产紧急调度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响 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当事 态超出确定响应级别,无法有效的控制,应及时向厂请求实施更高级的应急响 5.3应急启动 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有关 救援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包括应 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 5.4 应急响应条件 本厂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三级 (一)一级响应条件 非关键生产装置发生波动或环境变化,未构成停工停产威胁。 (二)二级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