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题(案例 1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案例 2~4 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个或 2个以上符合)
案例2
2018年7月,某石油化工企业A公司启动了一项/a 乙烯装置扩建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A 公司委托当地的 B安全技术研究所对其建设项目进行了安全评价,委托具有石油化工甲级设计资质的C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并组织开展了HAZOP 安全风险分析。项目经过招标,分别确定了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A 公司组建了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向当地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申请了项目建设及开工许可手续。施工单位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制了工程HSE策划书,施工单位向当地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办理了施工作业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备案手续,按照合同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在项目施工初期由A公司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的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中,发现现场分别设置了禁止烟火、当心触电、必须戴安全帽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等三类安全标志。
在项目施工后期由A公司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的一次专项安全检查中,发现在现场设置的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坪 (或楼地板) 有0.2m、0.3m、0.4m三种情况。
为保证安全生产,A 公司安全生产部门组织编制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规程。
试生产结束后,A 公司委托当地的 B安全技术研究所,组织专家对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三同时”安全验收评价并开始正式生产。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目应该在何时必须进行 HAZOP分析,HAZOP分析主要是针对何种工艺设计文件;根据描述,该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2.项目施工初期的现场检查中,安全标志类别设置存在哪些欠缺,举例说明 (至少三个)
3.施工现场设置的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安装高度是否合适,请解释原因
4.简述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案例3
W公司是一家石油库仓储企业,2018 年平均员工人数为80人,企业利税共计 1600万元。库区设置了A、B两个储罐组,共有38个储罐,其中:A罐组26 个,为内浮顶储罐,储存甲醇、溶剂油等;B罐组12 个,为拱顶储罐,储罐编号为T01~T12,其中,TO1~T06储存甲苯,6 个储罐共用进、出口总管,在每个支管至储罐根部设置了切断阀。2019年,W公司拟将储存甲苯的部分拱顶罐改造为内浮顶储罐,5月13日,将T02停罐作业,作业人员关闭了T02 进、出口间门,完成了储罐清洗置换及氮气吹扫工作,改造期间其他甲苯储罐正常运行。F公司承担了TO2储罐的改造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在储罐内进行支腿打磨和浮盘组装等。5 月15日9时,F公司施工负责人甲带领作业人员乙丙、丁来到 W公司,W公司对4人进行了入厂安全教育,并将本次施工改造方案进行了交底;甲申请办理了受限空间作业和动火作业许可证;9 时45 分,W公司技术人员成带领甲等 4人携带作业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了施工现场,甲安排丁为现场监护人;10时,从储罐人孔内侧附近进行取样分析;10时30分,取样分析结果显示T02储罐内可燃气体和氧浓度均合格,甲、乙、丙进入储罐开始打磨作业,丁负责在储罐外监护;12 时,外出午餐,停止作业;14 时,甲、之、丙重新进入储罐作业,丁未返回现场;14时30分,在打磨内浮盘支腿时,储罐突然发生爆炸着火。
事故发生后,W公司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组织开展救援事故调查认定,该事故造成3人死亡,T02 罐体撕裂,罐体位移。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T02停罐作业后,只通过阀门进行了隔离,未采取加装育板进行有效隔离,由于阀门存在内漏,导致相邻运行储罐内的甲苯渗漏到 T02 储罐内,在罐内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第二次进入储罐作业前,未进行取样分析,打磨支腿作业过程中,遇点火源发生爆炸着火。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指出该起事故调查的组织者及事故调查组的组成部门。
2.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给出事故的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并计算 W公司该起事故的工作损失价值(企业法定工作日为 300 天)。
3.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帮助W公司列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类型
4.帮助W公司完善改造工程动火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案例4
H公司为石油化工生产经营企业,2018 年公司计划新建一套化工中间体生产装置建设内容包括:甲类生产厂房、工艺设备设施、甲类仓库、化学品储罐区、燃气锅炉房,变配电室、液氮储罐、空压站、消防设施等。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有双氧水、醋酸、甲醇、硫酸、天然气、氮气等化学品。醋酸、甲醇储存在甲类仓库,采用防爆叉车装卸;双氧水和硫酸储存在化学品罐区,氮气来源于布置在厂区的液氮储罐,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入;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过氧化反应釜、中间储罐、分离器、冷凝器、搅拌器、输送系等。过氧化反应釜容积为 800 L,反应温度为120C,反应压力为0.6 MPa; 主要物料是双氧水、醋酸,生产过程采用 DCS 控制;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组分等;反应釜所在的生产厂房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使存在也仅是短时间的。
该新建项目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2018 年2月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划许可立项审批,2018年3月H公司委托具有石油化工甲级设计资质的 M 设计院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由N 评价机构编写了安全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判定项目构成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生产过程涉及过氧化危险化工工艺;2018年4月10日,M设计院完成了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专篇,H公司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资料,2018年4月20日,H公司同意具有土建和设备安装资质的E公司进入现场开展施工,2018年11月完成全部工程项目的施工及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由具有监理资质的L公司全程监理。2018年12月,H公司组织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人员完成了设备的吹扫、试压、单体试车及联动试车,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
H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试生产方案,内容有:①该企业在运行生产装置与建设项目安全试生产相互影响的确认情况;②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③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的检查记录;④现场消防设施配备情况检查记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指出本项目申报过程中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
2.该项目工艺过程安全设计进行 HAZOP 分析时,给定了引导词为“减量”,请列出过氧化反应釜工艺参数 HAZOP分析的偏差。
3.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5号)对试生产的要求,指出该企业编制的试生产方案需要补充的内容。
4.该项目涉及过氧化危险化工工艺,请说明该工艺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5.请给出过氧化反应釜所在厂房的爆炸性环境的类别及其分区。
上下滑动查看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案例二
1.破乳剂车间的风险有:
(1)反应器因超压存在物理爆炸的风险。
(2)聚合反应热未能及时移出,反应失控有导致火灾爆炸的风险。
(3)聚合和烷基化反应原料存在自聚和燃爆危险。
(4)环乙烷泄,作业人员有中毒的风险。
(5)引发剂易引起火灾爆炸。
环氧乙烷储罐的风险有:
(1)储罐受热或安全阀失效有引起物理爆炸的风险
(2) 储罐泄漏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爆炸。
(3)氮气保护失效可能导致火灾爆炸。
(4)环氧乙烷泄漏进入制冷系统、循环水系统,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5)安全阀起跳后保护蒸汽失效时易导致爆炸。
2.高温生产线中间体合成工艺应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
(1)设置反应物料的紧急切断系统。
(2)设置紧急冷却系统。
(3)设置安全泄放系统。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阀、爆破片、紧急放空阀、单向阀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4)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
(5)将烷基化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与釜内搅拌、烷基化物料流量、烷基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
3.环氧乙烷储罐联锁设计变更的工作程序如下:
(1)向设计单位提出更联络单。
(2)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3)开展更风险析。
(4)使用单位提出变更并办理审批。
(5)解除联锁保护系统时制定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6) 使用单位、仪表维护单位、主管部门等进行会签审查,审批后方可实施。
4.错误的做法有:安全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开工条件的确认工作;“三查四定”和装置区施工临时设施拆除不属于开工条件确认的内容。
补充开工条件确认的内容:①专项安全消防和专项环保情况;②安全仪表和电气系统调校情况;③操作人员培训情况;④原辅材料准备到位情况。
案例3
1.内浮顶储罐应当配置的专用附件包括:
(1)通气孔。
(2)静电导出装置。
(3)防转钢绳。
(4)自动通气阀。
(5)浮盘支柱。
(6)扩散管。
(7)密封装置与二次密封装置。
(8)中央排水管等。
2.人工清罐作业方案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
(1)人工清罐是受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受限空间作业的各项要求。
(2) 加堵盲板,不能以关闭阀门来代替盲板,且加堵盲板时要严格执行相应要求。
(3)蒸汽蒸煮时,控制好供汽量。
(4) 采用防爆清洗工具、防爆照明设施和防静电措施。
(5)严禁穿化纤衣服进入罐内。
(6)持续进行通风置换,对罐内情况进行检查。
(7)应急措施和其他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
3.补充说明事故原因:
(1)D公司作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2)C公司未严格执行施工方案
(3)作业中断超时未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4)作业监护人未全程实施现场监护。
(5)C公司对承包商的管理存在监管缺陷,未安排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4.根据《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中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类别的划分依据(下表),该企业有员工200人,有一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属于第二类危险化学品单位。
本案例中,作业场所还应配备2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套化学防护服、2台气体浓度检测仪。
案例4
1.B、C 两家企业不符合入园条件,因为未提交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一类防护目标:150 人的员工倒班宿舍楼;120人的园区管委会办公楼。
二类防护目标:的综合超市;电信邮政储蓄网点。
三类防护目标,加油加气站。
3.整改意见:
(1) 调整园区内企业设备、管道的平面布置以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2)控制室搬迁至距离加热炉15m以上。
(3)园区内道路上的管廊净高度调整到5m以上。
(4)穿过道路的埋地管道埋深增加到 600m以上,且在冻层以下
(5)可燃气体的凝结液通过水封井进入污水收集池。
(6)把外操室移到企业装置区以外。
(7)督促2家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4.确定外部防护距离的流程与方法:
(1)涉及爆炸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采用事故后果法
(2)不涉及爆炸物但涉及有毒气体或易燃气体,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采用定量风险评价。
(3)上述两类以外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距离要求
5.“双重预防机制”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包括:①安全领导能力;②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④安全生产信息管理;⑤安全风险管理;⑥设计管理;⑦试生产管理;⑧装置运行安全管理;⑨设备设施完好性;⑩作业许可管理;⑪承包商管理;⑫变更管理;⑬应急管理;⑭安全事故事件管理。
往 期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