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温液体储罐安全技术规范1.液氧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和危害(1)液氧是一种低温液化气体,与人体皮肤、眼睛接触会引起冻伤(冷烧)。当低温液体蒸发成气体时,其体积会迅速膨胀。在密闭的容器中,由于液化蒸汽,压力会升高,这很容易造成容器内超压的危险。液氧和气氧是强燃烧改进剂。当液氧靠近可燃物时,暴露在明火下容易引起燃烧危险。液氧与可燃物接触时,容易因撞击产生爆轰危险;液氧与可燃材料混合时存在爆炸隐患。液氧蒸发成气态氧时,会被衣服等织物吸附,遇到火源时容易造成闪烁和燃烧危险。(2)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当空气中浓度超过3%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呕吐等。可以发生;当超过10%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
2、、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和意识丧失;当超过35%时,会出现中点击轴神经的抑郁、嗜睡、痉挛和窒息。同时,接触液态二氧化碳和干冰会导致皮肤冻伤。2.设备安装地点(1)安装现场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或通风装置,并能安全排放液体和气体。(2)安装容器的基础必须坚实牢固,并应防火耐热;安装液氧设备的基础必须无油脂和其他可燃物,严禁使用沥青地面。(3)安装现场附近必须有足够的水源,现场必须有消防器材。现场周围5m范围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应保持清洁。(4)安装现场应有供油罐车或消防车通行的通道,通道宽度应足以方便油罐车或消防车通行。(5)液氧储存、汽化、充装和使用场所易设置围栏或围栏;安全出口一定要布置妥当
3、,一般要有出入口分别布置在两侧,以便人们在遇到危险时迅速撤离;气化炉允许有入口和出口。门窗必须向外打开。(6)液氧储存、汽化、充装、使用场所周围5m范围内严禁明火,消除一切火源,并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7)液氧储存、汽化、充装和使用场所周围至少5m范围内,不得有通向较低位置(如地下室、坑、地下井和沟渠)的开口;沟渠入口处必须有挡液堰。(8)液氧容器一般应放在室外。(9)液氧容器应放置在室外,必须配备导静电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防止静电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防雷装置的最大抗冲击能力为30。3.罐车灌装(1)用罐车运输液体时,要经常监视压力表的读数,严禁超过规定的压力值。当压力表读数异常升高时,
4、应将罐车开到人烟稀少的空旷地方,打开排气阀排气泄压。当排放氧气时,受影响区域内严禁明火。(2)液氧罐车必须有静电接地装置。(3)加油机必须征得相关人员同意后才能进入加注地点进行加注;灌装时,操作员必须在现场。灌装操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防止低温液体溢出。充液氧时,5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4)连接输液管前,罐车必须处于制动状态,防止移动;斜坡上应提供防滑块。(5)加油机加油后应及时离开。如果灌装工作中断时间过长(过夜或假期中断),应断开输液管的连接。(6)装载和解锁过程中,必须关闭卡车发动机p; (2)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安全
5、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监察各种阀门、仪表、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灵敏可靠,以保证安全使用。 所用压力表必须是禁油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装置的材质应选用不锈钢、铜或铝,并必须脱脂去油。 (3)容器、汽化器及管路系统在使用前,应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除水分或潮湿气。 (4)低温液体汽化器的气体出口温度不低于-20。&n
6、bsp; (5)容器在初次充灌时,开始应缓慢充灌(阀门应缓慢打开),然后逐渐加快,以减少对容器的热冲击破坏和减少液体蒸发。 (6)当设备上的阀门和仪表、管道连接接头等处被冻结时,严禁用铁锤敲打或明火加热。宜用70-80干净无油的热空气、热氮气或温水进行融化解冻。 (7)设备须按铭牌上表明的介质专用;需改换允许的介质时,必须彻底清洗吹除,并经测试分析合格,符合适合充灌另一种介质,并改变相应色标。
7、 (8)液氧容器和液氧槽车内的液氧应定期进行乙炔含量分析,至少每月分析一次,其乙炔含量不得超过0.1×10-6,否则应排放液氧。乙炔含量的测定方法按“比色法”化学分析或色谱进行测定。 (9)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独立上岗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持安全操作证上岗。 (10)操
8、作人员应熟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低温液体的特性及其危险性。 (11)操作人员应熟悉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工艺流程、设备上各种阀门、仪表及其作用和操作程序;在发生故障和意外事故时必须能独立采取紧急安全措施。 (12)容器和槽车上的其他故障排除应按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来处理。 5、设备检修
9、 (1)容器和槽车容器以及压力表、液面指示计、安全装置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查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及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校验。 (2)液氧容器上防雷、静电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测接地电阻,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3)液氧槽车贮有液氧时,不得动火修理。 (4)容器与槽车容器的外壳上大面积
10、结霜、结露或日蒸发量异常大时,应及时进行检修。设备大修理应在产品制造厂或专业修理单位进行。 (5)设备修理前,必须用无油干燥空气吹除置换,并使设备温度升至常温;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制度的规定。 (6)在设备检修前排放液体或气体时,应将排放物排放到通风良好的大气中或专用排放处,必须有专人监护;排放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警告牌,以保证排放安全。排放液氧时,排放波及区内严禁明火。 
11、; (7)设备上的阀门、仪表应由专业人员修理;用于氧的阀门、仪表修理后应严格脱脂去油,并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洗。 6、安全防护 (1)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凡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套在皮靴外面。
12、 (2)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液氧时,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凡被油脂沾污过的衣服和防护用品必须更换;不得穿着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不得穿有钉鞋。操作人员的服装若已渗透了氧,则不得进入有明火的场所。必要时,必须更换衣服或经过充分的吹除,在大气中至少吹除15min。 (3)在进入通风不良有发生窒息危险场所处理二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分析大气含氧量,当含氧量低于18时,操作员必须戴上自供式防护面具,并需在有专人监护下进行操作处理。空气中含氧检测方法可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nbs
13、p; (4)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7、事故处理 (1)槽车容器管路系统有微小泄漏时,应及时检修处理;有严重泄漏时,必须将槽车开到人稀、空旷安全处,逐渐排放,并应严格监护;排放时,人、车应处在上风向。排放液氧时,必须关闭汽车发动机;液氧波及区内严禁明火。 (2)容器附近发生火灾,若环境温度有可能加速液体汽化时,可使用冷却水喷射到容器外壳上进行降温。 下一篇:上料人员安全操作规程